当前位置:   首页->《战争与回忆(1941-1945)》->正文

上集 第五部分 第215节 命运的转折点

    保罗-布洛贝尔上校两手抄满了短裤和紧身褡,像紧贴女人的臀部那样紧贴在自己下身,他朝司令官咧开嘴笑着,乐极忘形地哼了起来——啊啊啊啊啊啊!司令官说这包东西是送给布洛贝尔上校的一点礼物。这种东西有的是,数以吨计。但这些都是优中择优的精品。党卫军将要把一包精心挑选出来的好货送到上校的飞机上去,还有一些够味儿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和白兰地,几盒雪茄烟。

    布洛贝尔同他握了握手,轻轻地拥抱了他一下,立刻变了一副面孔。他们坐下来,谈公事。

    首先他向司令官大谈焚化场胜过火葬场的优点。他是了如指掌、胸有成竹的。对如何改进火葬场的性能方面提供了一些技术上的诀窍。真是大有帮助。然后他谈到了正题。他认为奥斯威辛集中营给他送去的不是工人,而是垃圾。第1005特别分队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他收到的这些人在三个星期都支撑不住,而三个星期的时间只能教会他们掌握技术。他已经懒得向柏林不断诉苦了。他懂得,要想干出点名堂来——就像司令官所一直讲的那样——就要亲自动手。所以他现在亲临奥斯威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局面现在必须扭转。

    语气是友好的。司令官答应尽力照办。他自己的处境也有难言之苦。因为希姆莱还没能打定主意,奥斯威辛集中营到底要起什么作用。他是想消灭犹太人呢?还是让他们干活?有时这个星期艾克曼把司令官臭骂一顿,嫌他送到劳动营去的犹太人太多了,为什么不把他们特别处理掉?而下个星期,或者就在第二天,经济处的波尔又向他抱怨,指责他送到工厂去的犹太人太少。刚收到一份指示,有四页纸,规定在生病犹太人到达以后,只要还有能劳动六个月的潜力,就把他们养好、恢复健康,然后让他们去干活。凡是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废话。纯属官僚主义的屁话!但这是指示,必须执行。他要为十几个工厂提供劳动力,而劳动力又永远是不足的。

    布洛贝尔根本不理他这一套。第1005特别分队的需要高于一切。司令官要不要请示一下希姆莱呢?布洛贝尔——现在的口吻已不那么友好了——只有在得到保证,立即给他运去四百或五百个体格健全的犹太人劳动力之后才肯离开奥斯威辛集中营。体格健全,那就是在消灭他们之前能进行三个月或四个月重劳动的人。

    这个司令官是个只要略施压力就有办法的人。干这一行,他只能如此。有一条妙计。他向上校表示,上校已见到过二号焚化场的特别分队干活的情况,这是一支相当出色的劳动队,吃得好,身体棒,集中营里没更好的料了。工程一结束,就要把他们全部消灭掉。焚尸炉下星期生火。这么着行不行?第1005特别分队可以把二号焚化场特别分队接收过去。满意了吗?

    布洛贝尔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两位军官握手言欢,接着又开了一瓶白兰地。

    他们在凌晨三时方才跌跌撞撞去上床睡觉,在这以前他们得出了结论,一致认为他们从事的事业虽不光彩,但无上光荣,因为党卫军是国家的灵魂;前线的兵士任务没他们的那样艰巨;只有绝对服从元首,德国才能得救;犹太人是祖国的永恒敌人;要彻底清除他们,这次战争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只是屠杀妇女和儿童看来未免有点残忍;干这一行虽然肮脏卑鄙透顶,但无奈欧洲的文明和文化的前途危在旦夕。关于这些使他们烦恼的问题,他们很少这样开诚布公地谈过,但使他们相当惊奇的是,他们发现他们在精神上是亲如家人的。他们相互搭着肩膀,摇摇晃晃地往卧室走去,最后几乎以爱抚的口气相互道了晚安。

    一个星期之后,几辆卡车把焚化场建筑特别分队运到克拉科夫。在这支劳动队离开奥斯威辛之前,就已经有人从劳动处传来消息,介绍了第1005特别分队的情况。这种转移只不过是推迟死刑的执行。不过,从第1005特别分队逃走比较容易已经出名。在克拉科夫,他们乘火车北上。穆特普尔和杰斯特罗都携带着未经显影、内容完全相同的底片。那是在他们临行前经过搜身、剥光衣服、另外换上衣服之后有人悄悄塞给他们的。他们两人都把在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抵抗组织的名称、地址以及要把底片送到的那个布拉格的地址,都—一记在心里。

    第四十七章

    全球滑铁卢

    三、隆美尔

    (摘自阿尔明-冯-隆的《世界大屠杀》)

    命运的转折点

    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把阿拉曼战役称之为“命运的转折点”。事实上,这是一场饶有趣味的遭遇战典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术在沙漠地带的重演。阿拉曼战役和“火炬行动”的政治上双重冲击,无疑是十分严重的。正是美国在北非西端小心翼翼地染指欧洲大战的当口,传奇式的“沙漠之狐”在东端被赶出了埃及。举世为之震惊。盟国士气大振,德国士气低落,意大利士气则一蹶不振。

    北非战场尽管战线异常漫长,战斗进行得有声有色,然而它毕竟是一个次要的战场。地中海战略是打赢这次战争的最后机会,希特勒一旦放弃之后,这条战线就一降而为一场代价高昂而结局悲惨的小战役;而且当他为时过晚地把大量兵力投入突尼斯时,它就变成了一次军事上的大出血。丘吉尔本性不改,用了二十来页篇幅去写阿拉曼战役,而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瓜达卡纳尔战役的叙述,加起来也只有七页左右。历史眼光的短浅,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了。

上一页 《战争与回忆(1941-19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