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读书随笔》->正文

《奥贝曼》

    《奥贝曼》

    谁都知道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奥贝曼》

    (Obermann)这本书,它的作者谢隆科尔(EtiennePivertde

    Senancour)更为他同时代的法兰西十九世纪初年作家们的光辉所淹没

    了,几乎没有人提起。

    少年维特所代表的是无望的热情,奥贝曼所代表的则是无目的的苦

    闷,正与他的同时代作家沙多布易盎的小说“亥奈”一样,是患着世纪

    病的青年,没有宗教,没有信仰,否定着旧的一切,但是自己也不知道

    新的究竟是什么。

    英国批评家安诺德很推誉这书,法国同时代的批评家圣柏甫也为世

    人对于这书的冷淡抱不平,鼓励着作者将这小说重印问世,而且还给他

    写了一篇序。谢隆科尔本人曾说《奥贝曼》不能算是小说,但这小说的

    体裁正和当时流行的一样,是第一人称的书信体。信件包括的时间大约

    有十年,近一百封信。奥贝曼是一位二十一岁的青年,为了家务离开法

    国往瑞士,不久又为了产业纠纷遄归巴黎。后来隐居在枫丹白露,时时

    往返于法瑞二国之间。曾偶然遇见旧时情人,触动旧情;但是这情人业

    已结婚。最后又遇见她,丈夫已死,但是仍不能嫁他,奥贝曼终于一人

    孤独的在日内瓦住下。

    全书的情节大略这样。写信的对象大概是位朋友,这人究竟怎样,

    奥贝曼始终未曾提及。谢隆科尔说这书不象小说,倒是实话。因为它既

    没有情节,也没有顶点,更没有布局。它只是琐碎的写着瑞士的景色,

    法国的乡村。主人公的心情时好时坏,好时便乐观异常,坏时则满目皆

    非。他觉得自己一切都是空虚,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缺少什么。

    《奥贝曼》出版于一八零四年,法国革命后不久,这书的主人公正

    代表着当时青年彷徨无定的心情,所以虽不曾为世人所注意,但是却抓

    住了那时时代的脉搏。

    谢隆科尔生于一七七零年,著述很少,早年生活和《奥贝曼》相仿,

    虽然作者否认,这书实有浓厚的自传成份。

上一页 《读书随笔》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