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余林屹,谢谢你,再见
之后的几天,唐清悦和陈识快马加鞭,跑遍了瓯水镇所有的养殖村,以及温城各大海鲜卖场、批发市场,连生鲜冷链运输情况都做了调研,忙得不可开交,心里总算是有了些底。离开前的最后一天,陈识说正事总是做不完的,来都来了,好歹也要去一个景点证明自己来过。于是他带唐清悦去了平湾镇最出名的一个景区,岭上书院。
说是书院,其实一本书都没有,是温城特色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景区内有山峰、瀑布、古镇、字画馆等景点,还能看到一条很有名的江,叫瓯水江。瓯水镇就是这条江的入海口,因此才得名。
唐清悦和陈识在景区里玩了一上午,爬了一座山又划了一趟竹筏,还去古镇里逛了一圈,累到不行。临近中午两人找了一家景区内的餐厅解决午饭,等位时正好看见余林屹穿着一身浅色休闲装从餐厅里走出来,与他同行的人有好多个,看着都比他年纪大,像四五十岁的老板,余林屹与他们谈笑自若,有种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气质,和那天在后院躺椅上边喝酒边听歌的状态判若两人。
陈识惊喜地打招呼:“林屹哥,这么巧,你也来玩!”
余林屹停住脚步,示意身边的同行人在外面稍等一会儿。他对陈识微笑着说:“陪几位客户来逛逛。带唐小姐来打卡?”
“对,师姐明天就要走了,我最后带她来玩一趟。”
余林屹点点头,刚提步往外走,就听到唐清悦轻声说:“总还会有机会再来的。”
“明天几点的车?”余林屹已经走出两步,又突然转头问。
陈识愣住,没反应过来他问这个干什么,也就没立刻回答。唐清悦主动说:“下午一点十分。”
“我下午一半点的动车去出差,顺便送唐小姐去高铁站?”
“啊?师姐你可以吗?”陈识当然没意见,余林屹帮忙送人的话,他也省的来回跑一趟,主要看唐清悦愿不愿意,毕竟她和余林屹才刚认识,没那么熟。
唐清悦思考两秒后答应:“方便的话,麻烦余先生了。”
收到回复后余林屹没再停留,挥挥手就走了,这次没再回头。
一点的车次是个尴尬的时间,午饭也来不及吃。余林屹中午十一点就到陈识家门口,开的是一辆奔驰大G,没带司机。
唐清悦上车后有些怀疑:“你也坐高铁,那车怎么办?”
余林屹提醒她系好安全带,一边转方向盘,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停在高铁站,后天我回来直接开走。”
“哦。”唐清悦又想起自己刚来温城那天的情况:“陈识说地下车库经常没车位。”
“我在附近长租了一个地面车位。”余林屹说完轻笑一声。
唐清悦想他已经猜到她的想法。看到余林屹自行驾车来接她时,唐清悦有一瞬间怀疑他根本没出差,是找借口特地送她去高铁站的。但几个来回的对话后,她又迅速打消这个想法,并有丝羞赧。她不自然地转移话题:“你到底有几辆车?”
余林屹收起笑容,转头淡淡看她一眼才回答:“常开的就这一辆。”
“那天的劳斯莱斯呢?”
“用来接送客户,个人行程时我不会用那辆车。”
唐清悦哦了一声,心想那她也算是余林屹的客户了,毕竟她那天坐了一下午劳斯莱斯,二十七年来顶峰的荣华富贵全在那个下午了。
快到高铁站时,余林屹抽空看一眼中控台上的时间,问她:“吃饭没?”
唐清悦摇头说:“没。”她想着马上要离开温城,下次来也不知道是何时,便一大早起床拉着陈识去附近一家几天前吃过一次的早餐店吃糯米饭。这是她最喜欢的温城特色早点,蒸好的糯米香甜软糯,铺一层刚炸的油条碎,浇上两勺特制的肉末汤,最后撒上一把葱花拌匀。看似简单的做法,吃进嘴里却回味无穷。
这会儿快十二点,距离吃完早饭已经过去近五个小时,她早就饿到不行,于是提议:“你吃了吗,要不一起去高铁站里吃一点?”
前方五十米处就是高架匝道,左边通往温城南站进站口,右边通往温城市区,余林屹没有犹豫往右拐。“还来得及,带你去吃附近一家海鲜粉,味道还不错。”
唐清悦不喜欢行程被打乱时的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坐高铁或赶飞机,她都会提前一小时到达出发点等待,以防错过班次。一点的高铁,十二点进站并不算早,她应该拒绝余林屹的午饭邀请。但唐清悦没有说话,看着车窗外的街景默认他的安排。
这家海鲜粉藏在市区城中村的一条老街里,褪色的招牌上写着百年老字号的名头。店里的环境也确实复古,或者说陈旧。不像刚来那天在平湾镇小巷子里吃的鱼丸面馆,崭新干净。海鲜粉店的一楼只有两张桌子,大部分面积都被灶台占据,半人高的粉锅热气缭绕,整个店都弥漫着海味的鲜美。
余林屹带着唐清悦往二楼走。楼梯是木制的,约半米宽,没法两人并排行,踩上去还会吱嘎吱嘎响。余林屹让唐清悦走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虚扶着她以防摔倒。
二楼装修同样有些年头,只是少了后厨,显得更加敞亮,一共放了十张桌子,都是掉了漆的实木桌,三三两两坐着几位食客。
唐清悦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余林屹不知从哪里拿来一包湿纸巾,仔细擦净桌面,然后用纸质菜单点了两碗粉和几份小吃,“尝尝他们家的招牌。”
“行。”唐清悦答应,转而随口问他:“这家店很老了吧。”
余林屹一边脱外套一边回答:“二十多年前,附近还有一所小学,我和初宁放学后经常来这边解决晚饭。”
当年平湾镇的经济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教育水平也跟不上,余父余母把子女送到市区上学,余林屹经常带着妹妹在学校附近觅食。如今大部分店都在城市发展和改造中消失,唯有这家海鲜粉一直营业到现在。余林屹来市区办事时,偶尔会来吃一碗。
“你小学就交女朋友了?”唐清悦吃惊。
余林屹也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余初宁,我妹妹。如果再来温城,介绍你们认识。”
唐清悦也笑,“那时候你们家的条件就这么好了?”她听陈识说过,他和哥哥都是在镇上念书,直到高中才考出平湾镇。来市区上学不仅需要借读费,更重要的是有某些关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余林屹没有隐瞒,“我爷爷那辈就开始做生意了。”
“也是教玩具?”
“开始是做皮鞋,我爸接手后慢慢转型做了教玩具。”
唐清悦想这型转的可真够大,不过余林屹应该就是名副其实的富三代,而且打破了富不过三代这个民间传言,把从他爸手上接来的教玩具厂越做越大。
余林屹似乎能看透唐清悦的想法,漫不经心地解释道:“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我生活在几十年前那个时代,应该没有我爷爷和我爸那个魄力。”说着他还鼓励唐清悦:“但我觉得你有,比我强。”
要不是从他眼中看出一丝玩笑意味,唐清悦就把这句话当真了。她顺着余林屹的话说:“这么看好我,为什么不给我投资?”
“术业有专攻,我对农业不了解,就不掺和了。”
“那你是攻什么专业的?”想到他在英国念的本硕,唐清悦猜测:“经济管理?”
上学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余林屹很少跟人谈论起那段日子,今天却突然说得仔细:“金融经济学。但我念书时没怎么认真学习,净折腾些其他玩意了。”
唐清悦好奇:“什么玩意?”
余林屹没回答,问她:“你是申城人?”
唐清悦祖籍不在申城,博士毕业后才得以在申城落户,但她从小在申城长大,没回过几次老家。这事说起来复杂,唐清悦懒得费口舌解释,只点了点头肯定余林屹的话。
“申城过段时间有一场摄影展,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哪场?”申城是大都市,各种展览层出不穷,不说名字就是大海捞针。唐清悦结合之前的对话信息,接着问他:“你的摄影展?”
余林屹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说不是。
海鲜粉正好端上来,时间也不早了,唐清悦没有刨根问底,拿了双筷子就赶紧吃,生怕错过高铁。粉的味道确实鲜美,但也没好吃到特地来打卡。她估计余林屹给这家店加了童年滤镜,才会觉得特别美味。
吃点热乎的汤水容易出汗,再到室外凉风一吹,就让人忍不住哆嗦。唐清悦没预料到十月份竟然会突然降温,来温城前也没准备外套,只能忍忍。想着从停车场走到进站口还要五分钟,她在心里祈祷千万别感冒。
余林屹停好车,提上行李后刚想走,看见唐清悦双手抱臂从副驾上跨下来,他皱了皱眉,重新绕到后备箱拿出一件黑色冲锋衣递给她:“之前爬山穿过一次,还没洗。不介意的话套着吧。”
他的衣服都不便宜,唐清悦本来不想要。但空旷的停车场里一阵冷风吹的她差点灵魂出窍,她也就没客气,穿上后说:“那我进站后还给你。”
不过时间太紧急,她和余林屹还在门口排队进站,高铁站里就已经响起她所乘坐列车的检票提醒。唐清悦心里着急,安检后直接朝身后的人挥挥手,大声说:“余林屹,谢谢你,再见!”潦草告别后,就头也不回地跑向检票口,完全忘了还衣服这回事。
直到坐上高铁,车都开了,唐清悦才想起身上还穿着件不属于自己的衣服。她鬼使神差地提起外套衣领闻了闻,带着浓厚的男性气息,还有一丝清冽的木质调香水味。
唐清悦又想起他们连联系方式都没留,她和余林屹之间,或许有几分缘份,却都没人试图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