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风起上海滩 正文 第91章 “你要吓死我吗!”

所属书籍: 风起上海滩

    第91章“你要吓死我吗!”

    秦定邦和梁琇把怀孕的消息瞒了足足三个月,等到过年时,才在年夜饭桌上向大家宣布,秦家人当时就乐开了花。

    秦世雄和池沐芳都着急办婚礼。梁琇是个孤女,作为秦家长辈,绝不能让新妇有被怠慢之感。他们的急迫秦定邦和梁琇早都已经预料到了。秦定邦帮着梁琇解围,称她身子弱,准备婚事太操劳,等看看情况再说。

    自打从湖南老家回来,这都两年多了。梁琇找借口推辞婚礼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秦定邦近来也越来越随着她的心意。秦世雄和池沐芳也算是明白了,这两个孩子,恐怕是真心不在乎、甚至不喜欢这些仪式。

    都一起过这么久了,也的确是一心一意的两个人。至于外间,都知道秦家三少爷宠爱自己的太太。从二人公开关系到现在,已经没外人提什么婚不婚礼的了。尤其外边一直乱糟糟的,梁琇之前还经历过那件事,两位长辈也理解,秦定邦是不想让梁琇有什么危险。

    不过,秦定坤在饭桌上突然问起,“三弟,你和弟妹俩拍过结婚照吗?”

    他这么一说,还真把两人给问着了。他们在一起这么久,竟然连一张合影都没留下。

    一看他二人都不说话,秦定坤就明白了,自告奋勇道,“我在美国读书时,买了台德国蔡司的照相机,我给带回来了。反正今晚上你们俩也不走,明天大年初一正好了,我给你俩在园子里拍照!”

    秦定坤的折叠相机是高级货,就像报社记者拿的那种,携带非常方便。不像照相馆里的老式黑白照相机,拍张照还要冒股烟,就像老道施法似的。

    秦家的园丁侍弄花草非常在行。虽然碍于季节,园子里好些花木都凋落了,但因为张连贵他们懂得搭配种植,那些精选的冬青球,细叶芒,沿阶草都是绿意盎然的,比人还耐寒,还要显精神。

    梁琇小时候照相多一些,回北平后家道衰落,渐渐没了照相的心情,等来了上海,因为身份特殊,更是不能随便留下影像。至于秦定邦,心里压根就没绷起过给自己照相的这根弦。

    秦定坤带着秦安郡和秦则新,在院子里热心地选景,但凡他们觉得好的地方,都让这对“新人”站过去,他负责喊“微笑,靠近,唉对……”紧接着摁快门,两个孩子则跟在后面拍手傻乐。

    本来几人正面对着秦宅的楼,找着满意的角度。忽然,秦则新大喊一声,“二叔你看,玉兰花开了!”

    大家又齐齐往大门口旁边的玉兰树看去。立春已经快十天了,树木对节气的感知远比人要敏感。玉兰树的很多花苞都已经鼓鼓胀胀的,昨天看着还是满树的含苞待放,这不到一天功夫,竟有几朵已经迫不及待,华灯初上一般,展开了洁白的花瓣。

    秦定坤大喜,招呼着几人纷纷朝玉兰树走去,刚开的玉兰花,没有一点瑕疵,像误入凡尘的九天仙子,圣洁庄严,光彩照人。

    “快快快,你俩站在这树下,我给你们照一张。”秦定坤激动地指挥。

    二人听话地站到了树下。

    秦安郡对于梁小姐终于成了自己三嫂这件事,既满意又得意。看着这双璧人站在一起照相的样子,她竟有点看痴了,由衷道,“二哥,我觉得三哥和三嫂,简直是世界上最般配的人。”

    秦定坤一边张罗着取景,一边赞同道,“二哥也这么觉得呢。”

    梁琇刚才远远看到玉兰花,就很惊喜,这花真美,怎么这么好看。走近之后,正想再看一眼那些颇有些高贵的俊美花朵,一擡头,却撞进了秦定邦的眼里,他正在身边微笑看她。梁琇一见他有旁人在时也这样没顾忌,又羞了起来。与他相视一笑,脸上一抹轻红飞过。

    秦定坤眼疾手快,按下了快门。

    秦安郡一转头看到正缓缓走向他们的秦世雄和池沐芳,立即一瘸一拐地跑到了父母中间,高兴地一手挽起一人的胳膊,“爸爸妈妈,三哥三嫂可真好看。”

    “唉?父亲母亲,难得今天人全……”秦定坤大声提议,“我们一起照张全家福吧!”

    池沐芳转头看秦世雄,也很开心,“好呀,太好了。”

    想想也是,多少年了,秦家都没有全家一起照过相了。临湘寨的秦老夫人跟秦定邦要上海的全家福,秦定邦都拿不出来。

    现在,是这几年家里人口最齐全的时候了。秦定坤环视四周,一眼就看到了远处正在给草坪浇水的张连贵。这个机灵的园丁,应该一教就会。

    张连贵被唤了过来,秦定坤告诉他如何使用相机,几句话讲完,张连贵就学会了,非常好教。

    全家人以秦宅为背景,拍下了一张难得的全家福。之后,秦定邦留梁琇在秦宅陪父母,自己回了公司。

    虽然按理说,过年这阵子,应该最是阖家欢乐、消闲放松的日子,但对秦定邦而言,却是须要加紧行动的时候。

    朱太太的弟弟叫马德高。他没说谎,那批五金设备的确是一批好货,尤其里面还有根据地兵工厂正缺的刨床、冲床。这些东西既紧缺又难得,如果能送到根据地,兵工厂就会迅速生产出敲响敌人丧钟的各种武器弹药。

    所以过年那几天,秦定邦和叶乘云一直忙着协调调度。叶乘云这条线上的同志们,将这批货分拆成了小件,分几批,由大良参与护送,一台不剩地全都运到了汤家沟,并顺利被那边的同志们接应走。

    大良回来跟秦定邦复命一切顺利后,秦定邦少有地高兴。

    秦家往来汤家沟的买卖看起来顺利,上海却更不太平了。

    谁都没料到,年没过多久,日本可能看大局不妙,想在上海打大仗,为了补充兵力,竟然派了一支关东军进了上海。

    以前的日本驻军就够嚣张了,而这关东军竟然更加毫无军纪可言,还是那套在伪满的做派。就像一群下山的野兽进了瓷器店,甚至当街就把妇女拉进街巷奸污。搅得上海一片乌烟瘴气。

    幸亏秦定邦他们动手及时,趁过年就把马德高那批货早早抢运到了根据地,要不然赶上关东军进来的这段混乱,保不齐能碰上什么事。

    三月,又要出一批货,这次的出货量大,要用伪海军部的那艘退役军舰。秦定邦亲自到了码头,和大良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大良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地往秦定邦身后的远处看,面色却越来越冷。秦定邦顺着他的目光也往身后望,又转回头看向他。

    大良上下牙磨了磨,露出少有的表情,“三少爷,也不知是不是我心疑,我总觉得这两天路过的人,面孔格外生,好像总会多留意我们几眼似的。”

    秦定邦又向身后望了一眼,低眉思索了片刻,转回头拍了拍大良的肩膀,“多加小心。”

    第二天,那艘退役军舰还没回来,大良没闲着,正忙着和其他弟兄一起往永顺公司自己的船上装些寻常的货。不远处冯通正走过来,身上背着个包袱,看来里边装的应该是三少爷最近又搞到的西药。

    对于西药这种东西,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但只要搞到了,不管多少,秦定邦都会第一时间让船给捎到汤家沟。

    大良见冯通走过来,刚朝他招一了下手,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被突如其来的强光刺得睁不开眼。

    不远处忽然闪起了好几道手电光,四处晃了几下后,齐刷刷地,都照到了他们的船上。

    大良赶紧使劲挤了挤眼睛以适应光线的骤变,等他眼神开始能分辨出东西,才看清向他这边跑来的,竟然是一队日本兵!

    他们正拿着手电端着枪,快速奔过来,哗啦啦直接围住了他们。一个个凶神恶煞,除了两个端着枪的看守着他们,其他兵全都直接跳到了船上,乱翻乱找起来。

    自打有了伪海军部的庇护,还从来没有日本兵这样明目张胆地过来劫他们的船,翻他们的货。

    大良一时不知问题出在哪,但明显感觉出这帮兵来者不善。

    为首的一个用蹩脚的汉语说道:“你们船上的,有没有违禁物品?有的,就快些交出来。”

    大良赶紧装作点头哈腰,“没有没有,太君,我们就是普通跑船的,哪敢有那些东西。”眼角余光一扫,冯通竟然直直地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大良的心即刻悬到了嗓子眼。

    为首的矮个鬼子一看刚才那个招手的强壮男子走到了近前,上下打量了一番,冷冷问道,“你也是这艘船上的?”

    冯通也装作低声下气,“回太君,是的。”

    矮鬼子擡手便问,“你后面背的是什么?”

    大良瞬间汗就透了,心道要完,如果鬼子真查出冯通背的西药,那恐怕他们这帮人全都没活路了。

    冯通慢慢地把包袱从后背绕到胸前。矮鬼子上前就要夺包袱,见冯通往后退了一步,大叫道,“八嘎!这里的,是什么东西?”随后又有两个鬼子端着枪朝冯通走过来。

    冯通看了眼大良和船上的弟兄,又看了看这几个鬼子兵,“这是……这是……”

    矮鬼子一把夺过冯通怀里的包袱,几下扯开抖落到地面,大家目光都盯在地面上,是一堆黑乎乎的东西。

    “八嘎,这是什么?”

    “这……这是药材。”

    矮鬼子擡脚踹了几下,全是些草木根子,船上翻找的鬼子也没发现什么,一起骂骂咧咧地讪讪离去了。

    等他们都走远了,大良一把扯过冯通,“大冯在搞什么?你要吓死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