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案藏玄机之致命记忆》->正文

第三章 死也成双

    他张着嘴,似乎很吃惊,但人的表情是既复杂又简单的,譬如,吃惊是人类的表情,而惊慌也是人类的表情,应该是有严格区分的,但很多人在表达这两种情感时,却很难让人辨别。古洛看到魏有福的小眼睛中那闪烁着的光时,断定他是在惊慌中。

    “没事,没事,和你没事。”古洛赶快安慰他。情绪就像个多产的女人,一种感情会生产另一种,一个接一个,最后人们也就忘了最初的母亲是谁了。

    “那……”他似乎冷静下来,“喝点儿水?”他的表情说明他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心来。古洛意识到警察对这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魏有福的档案里,古洛了解到他是个有前科的人,曾因为抢劫被判过刑,而且他还是个脾气暴躁、好勇斗狠的家伙。不过,他现在除了那从毛衣下凸起的坚硬肌肉外,却成了一个谨小慎微、树叶掉下来都怕砸到头的人。“挺会掩饰的嘛。”古洛想。

    “昨天半夜你去看病了?”胡亮发话了。

    “对。”

    “你在进医院或者出医院的时候,看到什么异常情况没有?”胡亮看着对方充满狐疑的目光,就解释说,“譬如,有人将一个东西扔在医院门口的旁边,或者有人背着什么东西往医院走,当然也可能是两个人、三个人。”

    “嗯……”魏有福似乎在认真回忆着,“没有。街上静得很,别说人,就是鬼都没有一个。当时我还挺害怕的。”

    “你怕什么?”古洛问道。

    “大半夜走黑道,谁不害怕?”魏有福眼睛里闪过一道像是恐惧的光。

    “嗯,你确实什么都没看见?”古洛叮咛了一句。

    “没有。我要看见了就会说的,这和我又没什么关系,我当然要配合政府的工作了。”魏有福看了一眼胡亮帽子上的国徽。

    “有道理。”古洛笑着站起了身。

    英来是满族人,“文革”前就参加了工作,那时他高中毕业,由于家境困难,便去财政局当了一名送文件的通讯员。后来就是“文化大革命”,他也很自然地参加了造反派。但他是个头脑不太灵的人,而且是非观念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直到死的那一天还是混淆着。所以,造反派也没用他,而他却糊里糊涂地转了干。如果以现在的观点看,他是太有福气了,可当时干部不那么吃香,许多人宁愿当工人,因为不仅说起来光荣,也可以避免那无休止的运动。英来却对此很达观,一概听组织上的。现在干部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英来在这个大杂院里就成了一个人物了。

    “那天,我真难受,但我好像看见了什么。”英来见到两个警察,就像看见亲人一样,很是热情。

    “在街道上?”胡亮疑惑地问道。人是这样一种动物,对于得到的却不敢坚信。

    “好像是吧。”英来犹豫地说。胡亮盯着他那闪烁不定的眼光,问道:“你能确定吗?”

    “我想我是看到了。从南向北走过来的,我觉得他们是来看病的,就没仔细看。”

    “他们?是几个人?”古洛问道。

    “好像是两个,一个背着另一个。”

    “真的?”胡亮兴奋起来。他的心中已经勾画出当时的景象:凶犯背着被害人走了过来,等英来一离开医院,他就将尸体丢弃在那里。“你看清楚他们的长相或者体态什么的了吗?”胡亮知道晚上的光线会影响目击者的视力。

    “没看清。你们也知道路灯不是很亮,而且当时我又很难受,就走了。”

    “往哪边走的?”

    “往北。如果往南我就和他们迎面碰上了。不过,虽然那个背人的人长的啥样没看清,但好像个子很高。”

    “有我这么高吗?”胡亮身高一米八三。

    “好像比你高,反正很高,兴许是背着人……不,我好像看到他的头了,很高,有一米九以上。”

    “谢谢。”古洛知道再问下去,就是废话了。

    出了门,原本阴沉的天空飘起了雨,细风吹了起来。东北的微风不像江南甚至华北的诗人描写的那样温情、浪漫,能引起人惆怅的情感。这里的人们对这种风有种形容,叫做“嗖嗖的”,这不是声音,而是人体的感觉,是那阴郁空气中的森冷。如果是夜晚,几乎没有人不战栗的。胡亮看着在风中轻轻摇摆的树叶,说:“魏有福走后,有十分钟,英来出来的。魏有福大概不是目击者了。那个农村人比他们晚得多,看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看了一眼正在掏出烟盒的古洛。

    “那也要查。”古洛声音不大,但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来形容却是最恰当的了。

    找这个栾宜民倒是很容易,那时的人还比较老实,藏头露尾的事一般是不会做的,何况这个栾宜民又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所以,古洛向郊区的派出所打了几个电话,就知道了他的住处。

    “住的不近,还不通公共汽车,他是怎么来的?”胡亮像是在自言自语。那时还没有出租车。

    “坐马车,要不就是拖拉机,后者可能性大。”古洛说着,就上了吉普车,坐在胡亮旁边副驾驶的位置上。

    天气还没有完全转好,但已经能透过灰色云彩的间隙看到蓝天了。那是湛蓝的天空,纯净得让人的心都会欢笑,但却忽隐忽现,飘移不定,透着神秘的气氛。阳光有时候也和蓝天一道钻了出来,将刺眼的光射向胡亮和古洛的眼睛。

    “这人查不查意思不大。”胡亮刚和古洛搭档,加上他的学历,虽然久闻古洛大名,也千百次告诫自己要谦虚,尤其在这位神探的面前更要拿出小学生一样的态度,但他心底深处却有着一丝反抗的念头。虽然不强劲,但却很顽强,像尖锐的锥子一样,往往刺透他理智的外壳。

    “不,要查。所有案件的破绽都是从细节暴露的。细节是什么,不是明摆在那里的东西,‘细’是我们要心细,调查得细致,‘节’才是客观事物。也就是说,我们要仔细调查每一个小小的环节。即使看起来,是没用的,或者按正常的推理是没用的东西。”古洛今天心情不错,想教给这个新来的、趾高气扬的大学生一点儿真正的东西。

    “我知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我们侦查工作必须做的。”胡亮带着不屑的口气说。

    古洛很了解人心,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因为他也曾经年轻过。于是,就眯起眼睛打起盹来。

    汽车猛烈地颠簸起来,古洛睁开眼睛看了看。车子已经进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东北农村的屯子,前几天的雨让屯子里的路变得坑坑洼洼,车走在上面像个醉汉,摇晃得几乎要侧翻过去。

    大队支书微笑着迎接了这两个城里来的警察,并将他们带往栾宜民家。

    路太不好,古洛和胡亮将车停在大队部门前,就跟着支书走着去。

    “这人怎么样?”胡亮问道。“这才是没用的调查。”一阵厌烦感涌上他的心头,古洛故意落在后面。

    “还行。咱们都是农民,能有啥?别吓着他就行,这小子这辈子可能和警察都没说过话。”支书笑着说。其实,他除了和公社公安人员认识外,连和县城的警察都没说过话。

    “老实吧?”胡亮还在问。古洛的心情从厌烦变成了嘲讽。“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就不问这些废话。”想到自己被誉为全省第一神探,他就觉得其实在年轻时他就已经与众不同了。“神探是天生的。”他再一次坚定了他的信念。

    “老实。庄稼人哪有太滑的。这栾宜民在屯子里也是数得上的厚道人,就连他家的狗见人都不叫唤。”支书笑着说。

    话音未落,一条黑色的大狗从农家院子里冲了出来,低低地咆哮了一声,就冲向支书。胡亮反应快,飞起一脚,狗退缩了,但还在威胁地狺狺叫着。

    “去!”支书作势要打狗,“老栾家的,咋回事?把狗拴了!”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快步走了出来。她喝退了狗,说:“是支书大姐夫呀。”

    “是。栾宜民在家不?”

    “在。”农妇看了看那两个警察,把他们引进了屋子。

    栾宜民在炕上躺着,脑门上全是拔罐子的紫斑,把胡亮吓了一跳。

    他哼哼唧唧地接待了远方的不速之客,但头脑却很清楚,也让两个警察吃了一惊,尤其是胡亮。他在吃惊之余,还有些羞愧。

    “我瞅见一个人,不,是两个。一个好像背着一个。”

    “你看清楚了?是什么样的人?”胡亮的声音很急促,虽然在这之前,他沉默了几秒钟。

    “大个子。呀!个子高呀,能比我猛过一头。还挺膀,背个人和没背似的。那时候天还没大亮,看不清模样,不过好像长得很黑。”

    “那是几点了?”

    “差不多快三点了,再有一会儿天就大亮了。”

    “这怎么可能……”古洛发现胡亮这个自言自语的毛病很不好,他想找机会提醒这个年轻人一下。

    “我还能糊弄警察吗?不信,问问我屋里的。”

    “她也去了?”两个目击者,这确实出乎胡亮的意料。

    “我有病,她能不去吗?孩子他妈,过来!”

    栾宜民的妻子边往里走,边说:“我也看着了,和他说得一样。”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好奇心让她在门槛外站了很久。

    “长相呢?”古洛第一次开口。

    “没看清。就看着剃着光头。皮是挺黑的。”

    “从哪个方向来?”

    “南边儿。我们往北走,要不看得更清楚。”

    “离你们有多近?”

    “有个十几步?不,还要远点儿,要不看得更清楚。我们寻思是看病的,就没仔细瞅,要不,看得更清楚。”栾宜民的妻子开始唠叨起来。

    “这可是件怪事。”古洛不禁满腹狐疑,他的经验告诉他,一个棘手的案件找上门了。

    事情发生在第三天,金太郎一家第二天就要走了,坐飞机去北京,然后就回日本。计敏佳也松了一口气。这次她的计划没有任何进展,也就是说她失败了。这家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阴阳怪气的,从来不问计敏佳任何事情,虽然计敏佳尽全力给他们讲解,但他们总是似听非听。弟弟还好一些,哥哥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那个伊藤女士除了假笑,还是假笑。“算了,以后再找机会吧。”计敏佳按年龄来说,很成熟了,而且没有有些姿色的女人的那种令人厌恶的率情任性,所以她并不恼火,甚至心情也没受到影响。

    天气不好是旅游观光的大敌,游客们遇到这种天气只能自叹倒霉,或者骂骂老天爷,这几天正是这样的天气。空中老是阴霾不断,时不时地洒些忽大忽小的雨滴,风也变得和东北的暮秋一样阴冷。树叶没有因为雨水而茁壮,倒是蜷缩起来,浓郁的绿色现出病态的阴暗。但这一家人似乎没有注意到天气的变化,他们除了去旅游点外就是上街购物。当时,还有专为外国人服务的友谊商店,可他们只去了一次,剩下的时间就钻进中国人的商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商店的商品并不丰富,但很有些中国特色,商品的质量也还不错,因此,他们买了许多东西,也不足为奇。当时的计敏佳就是这种感觉,从没想到会发生那么大的事情。

    事情发生在这家人要走的前一天晚上。金太郎又要出去,说是要散步,看夜景。一般来说,计敏佳已经没有陪同他们的义务了,但不知为什么她没有回家,而是无聊地坐在宾馆的酒吧里喝咖啡。要知道,那时的咖啡对一般中国人的收入来说,简直是天价,对一个收入不菲的导游来说,也相当奢侈。但计敏佳还是喝了,这难道不是不祥的预兆吗?或者是不祥的直觉在作怪,后来她就是这样想的。这时一个和她有一面之识的北京总社来的全陪也走了进来,在互相寒暄后,这个油头粉面的小伙子就和她坐在了一个桌上。

    他们年龄相仿,又是同行,而且那个男的很会讨人——当然是女人——喜欢。于是,两人逐渐聊得热闹起来。直到十一点钟,这个为了显示绅士风度的男人咬着牙付了两个人的咖啡钱,并将计敏佳送到了宾馆大门外。

    夜风夹杂着极其细小的雨滴吹到计敏佳的脸上,让她感到无比惬意。她回头看看灯火辉煌的宾馆像金色的大吊灯一样闪烁着光芒,不由得想起日本电影《人证》中的情节。“灿烂的草帽状的大楼中发生残忍的谋杀。真是强烈的对比,不这样就不会给观众留下刺激,外国人真会设计。”当第二天她回想起自己的这番感叹时,也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

    也许是聊天聊得太晚,加上白天陪同客人,计敏佳很累,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但不久,噩梦就让她惊醒了。但她怎么也想不起梦里的情景了,留下来的只是极端恐惧的感觉。后来她说,因为这个恐怖的梦让她坚信科学并不是万能的。

    也许她梦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在这个市道西区有一个很大的胡同,胡同口边有个下水道的入口,东北人管这叫“马葫芦”。一般来说,就是自来水公司管理下水道的部门也很少来这里检查,可最近来了个新领导,就是要放他几把火的纵火犯一样的人物,他命令检修全市区的上下水道。于是,在这个偏僻、贫穷的区里就出现了惊天动地的事情。

    一具新鲜的尸体被发现了。说他新鲜的意思指的是和活着的人一样,脸上虽然有污泥,但气色红润,嘴半张着,像是要对发现他的工人说什么。当然他还没开口,那个工人就几乎晕厥过去了。

    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忙碌,有的是白忙,有的有实效。古洛和胡亮在实效的召唤下来到“马葫芦”旁边,跟着他们的还有法医和各种技术人员。

    “顶多是昨晚死的。”胡亮带着轻蔑的口吻说。

    “还是让法医说吧。”古洛冷冷地说。

    由于死者被剥光,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古洛就让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失踪人员。“嗯,就是这人的家人发现失踪了,也得几天。”古洛一边勘查着现场一边想。但这位神探这次却错了。

    计敏佳被噩梦弄得连胃口都没了。她洗漱后,简单地化了妆。简单就是古人说的薄施脂粉,如果再说通俗易懂一些,就是母亲还能一眼认出来。

    她是走着去宾馆的,这需要二十分钟。在路上她饿了,头有些晕,就在路旁的小店里买了两个油炸糕和一碗豆浆,吃完了,在黑乎乎的店里坐了一会儿,觉得舒服多了。再看看表,已经是八点四十五了,她要在九点前赶到宾馆,就匆匆起身,快步向宾馆走去。

    已经过了上班时间,路上人群少多了,几点雨滴在地面上留下斑斑痕迹,天比刚才更阴沉了。“这家人也挺有福,今天不走,非赶上大雨不可。”计敏佳一边想着,一边走进大堂。

    “……”似乎是有人在叫,但一点儿也听不清,一个女人从大堂的沙发上站了起来,一边鞠躬,一边张开血红的嘴唇,这次可以听清楚了。“你来了。出了一点儿事。”伊藤对走近的计敏佳说。

    “是吗?什么事?”一个对自己有自信的人,往往是用微笑来迎接突如其来的意外的。

    “我的爱人,丈夫没了。”伊藤还是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外国人,也包括中国人说外语,有个很困难的问题,就是很不容易掌握语气,表达的语言和表情总有隔阂,就像是戴着假面具说话一样。

    “没了?”计敏佳没有反应过来。

    “嗯,没有了。昨天晚上没回来。”伊藤重重地点着头,表示最郑重的肯定。

    “昨晚没回来?”计敏佳觉得自己的大脑变成了苍白色,身体僵硬了。百分之一秒后,千百种猜测涌进了她的脑海中。她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清水次郎也从外面匆匆地走了进来。即使他背着光,也能隐约看到他焦急的表情。他向伊藤摇了摇头。伊藤一把就抓住了计敏佳的小臂。计敏佳感到了疼痛,不由得轻叫了一声。伊藤赶快放开手,说:“是不是找找警察先生?”

    “这……”计敏佳对金太郎回来还抱着一丝希望,她不愿意把事情闹大了,这样会让领导对她产生不好的印象,她可是旅行社数一数二的干员。

    “我到处都找了,没有。不报警不行了。”清水次郎语气坚决。

    “请等一下。”计敏佳小跑着到前台给社里打了电话。

    旅行社就在旁边新建的楼里,一会儿工夫,处长和科长都来了。处长是从外贸局调来的干部,他的本事是除了训斥部下,就是能将水搞浑。计敏佳从来没见过他解决过问题。

    “不可能吧?我们中国可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八成是迷糊了,找不到道了。再等会儿。”他老家是农村的,说话有口音。

    “我看还是和公安局联系一下吧。”这个单位的创始人之一,虽然不会外语,但其他旅游业务却很熟。在他内心深处,不,不能说是深处,是看不起这个土包子处长的。

    计敏佳选择了听科长的,她立刻给公安局打了电话。

    “日本人?多大岁数?”接电话的警察立刻改变了刚接到电话时的态度,紧张得让计敏佳觉得金太郎已经死了似的。

    “五十二岁,不过长得很年轻。”

    “昨晚几点出的宾馆?”

    “据他妻子说是十点多钟。”

    “这么晚了,出去干什么?”

    “说是想散步,再看看市里的夜景。”

    “有啥看的。这下可真大发了。这叫外宾呀!国际影响,这可咋整呢?”

    “什么咋整?赶快查呀。”计敏佳急了。

    “对,对。兴许没事呢。你把电话号码告诉我,有情况后,我通知你。”

    “没办法。”计敏佳把公安局的回答告诉伊藤后,这个日本女人很冷静地说。后来,计敏佳才知道这并不表明伊藤不着急,不过是日本人常用的一种理智的表达方式。也许是受佛教的影响,在碰到无可奈何的事时,日本人是很听天由命的,绝不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日本人总是在用顽强的意志和命运斗争。

    那个时候,公安局还没有用电脑,不像今天的信息跑得那么快,而且多得像垃圾一样,虽然大多数确实是垃圾。但凭着电话和负责的精神,公安局的内部网络非常畅通。所以,金太郎的妻子没有把手绢绞破,清水次郎也没有抽掉一包烟,服务员就来叫计敏佳了。

    不知怎么的,计敏佳一向认为自己是敏感的,对未来的事物有一种直觉,但在接这个电话前,她的心情是愉快的,潜意识中认为终于找到了金太郎。“这个人真会吹牛,说对这里如何如何熟,但还是迷了路吧。”她很自信地想。

    “是个五十来岁的男人吧?瘦长脸,有些拔顶?”说话的正是胡亮。

    “大概是这样吧。他没说自己叫什么吗?他会中国话呀。”

    “嗯……没有。他有家人在这里吗?”

    “有。他的弟弟和老婆。”

    “请你们来公安局刑警队一下。”

    “去那儿?为什么?”瞧!自作聪明的人往往就是这样接受她没有想到的事情的。

    “快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亲人到底是亲人,血比水浓这句话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编造出来的,清水次郎听说去公安局,当时脸就成了一张白纸,而计敏佳看着伊藤的面部冲破了化妆的重重阻碍,露出了岁月无情的表象。

    科长愣住了,处长的反应慢一些,但立刻意识到了什么。“快走!”他带头走出宾馆的玻璃大门。

    当两辆车停在公安局门口时,法医大体上已经检验完那具男尸。如果我在这里描述计敏佳等人进来后的经过,就太啰嗦了,也不过就是伊藤差点儿昏倒,清水次郎完全昏倒,处长成了白痴,科长变为傻瓜。计敏佳表现得最好,只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古洛和胡亮知道这个案件的严重性了。那时才有多少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呀,一个日本人——虽说胡亮认为不过是个汉奸,但他却拥有日本国籍——死了,被杀了,影响太坏。

    “请你们节哀!能配合我们查案吗?”姜还是老的辣,古洛最镇静了,这来自他独特的价值观。在他看来,无论是杀人的,还是被杀的,都是同样的人,自然人,没有人种、国籍、贫富、权力大小等人为的区别,法律对他们都一样有效。

上一页 《案藏玄机之致命记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