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我一定要试试看
唐清悦回家时一室黑暗,只有厨房亮着盏小灯,灶台边放着一大碗已经冷却坨掉的长寿面,应该是徐秀霞出门前做好的。
她把手中的东西放在客厅,脱掉外套搭在沙发背上,走进厨房从消毒柜中取出一个小碗,夹了几筷子面放入微波炉中加热。面条在几小时中吸饱汤汁,软绵绵的,加热后更甚,一夹就断,口感也沉闷,像过期发稠的糊粥,但她还是慢吞吞吃完了。
收拾完厨房时徐秀霞也刚好回家,她瞥了眼厨房,也看到那碗少了小半的长寿面,没好气地说:“那是中午做的面,放了大半天,还吃什么吃。”
唐清悦没应,伸手把面碗中剩下的东西全都一股脑倒进垃圾桶,然后系上垃圾袋,提着往外走。
徐秀霞拉住她,“放着我明天扔,穿这么点出去想冻死?”
唐清悦停住脚步,转头看着徐秀霞被风刮红的脸,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面有点咸了。”
徐秀霞愣了愣,放开她往里走,边走边念叨:“今天也二十九了,马上都要三十了,自己搞点吃的也不会。我总不能每天在家给你做饭,不出去赚点钱一家人喝西北风吗,你那苗厂这么死犟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说着她看见客厅里放着的礼盒和红酒,走近拿起仔细看了看,狐疑地问:“这谁送的,你……”
“陈识送的。”唐清悦尽力伪装得自然,像随口解释:“早上他来厂里找我,顺便给带的生日礼物。”
徐秀霞不再感兴趣,放下东西,转身打开柜子掏面条,“他还有脸来,找你干什么,要不是他拿着钱跑路,你现在也不至于这样。守着一堆没用的鱼苗,钱也赚不上,逃也逃不掉。”
自从唐清悦宣布不再卖厂套现后,唐力胜劝说无果,不满女儿继续做无用功的决定,一气之下收拾东西回了申城。徐秀霞继续留下来,从一开始掉极力反对,一哭二闹三上吊,到现在的不得不接受事实,尽管嘴上每句都带着对女儿的责怪,但她不再态度激烈,时常出去跟着镇上的人干些零散活,赚点小钱。
唐清悦没关心她每天在外面做什么,母女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含含糊糊地把日子过下去。她也需要身边有点人气,否则不知该怎么度过这个难熬的冬天。
厨房响起热水烧开的声音,冒着热气烟雾缭绕,唐清悦在客厅喊了声:“少做点,我已经吃饱了。”
徐秀霞没听,又往锅里抓了一把面,边用筷子在汤水中搅动防止面条粘锅,边说:“你爸已经把申城那套新房子简单装修好,我看你这边的事也没什么起色,还是趁早关门吧,回去刚好住。苗厂不能卖就不能卖,全部抵给银行算了。今天有个很懂的大姐跟我说,你们这样的厂申请破产不用还债的,银行会管。”
类似的话每天都会从徐秀霞嘴里蹦出来,唐清悦已经听到麻木,也不再有任何情绪起伏。她转头看着飘散的水蒸气,顺着问道:“银行怎么管?”
徐秀霞哪里真的懂,当然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继续理直气壮道:“那总不至于把你抓走吧,要抓也是抓陈识那小子,拍拍屁股走的轻松。或者找供电局讨个说法!一点点小风小雨就搞停电,要是当初不停电,现在也不至于这么惨。”
唐清悦没再搭话,打开电视调高音量,装作听不见。徐秀霞也自顾自唠叨完,煮好新鲜面条端着出来放在餐桌上。
新闻里播着当前房价指数堪忧,连申城这样大城市的房价都在持续下跌。徐秀霞听了个皮毛,叹口气说:“我们家那房子好像买亏了,其实真住着也不方便,咱们回申城还是继续住市里吧,你上班也省时间。”
她这话说的好像唐清悦已经答应放弃苗厂回申城,并且找到满意工作似的。唐清悦不敢试想这样的结局,皱了皱眉,还是没理会她的自说自话。
徐秀霞继续畅想:“新装修的那里就租出去,虽然房租没多少,但空着也是空着,能收点租金也是好的……”
“租出去?”唐清悦突然回了话,放下筷子擡起头,眼睛睁得很大,又黑又亮,嘴里重复道:“我怎么没想到呢,可以租出去啊。”
“对啊,租出去,你爸去打听了,虽然一个月租金才不到两千,不过苍蝇腿也是肉,我们再贴些钱,在市区租房子住,减轻点压力。”
唐清悦几口嗦完剩下的面,把碗丢在水槽里就往房间跑,走到楼梯拐角时她顿了顿,转身对上徐秀霞疑惑的视线,大声说:“妈,随你怎么讲,但我不会回申城的。刚才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能不能行我都要试试。苗厂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再放弃它。”
之前是唐清悦的想法太过局限,总想着找更多客户,卖更多鱼苗赚钱。但实际上,由于下半年的季节因素,再加上苗厂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打响口碑,单单在生产上使劲从而脱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徐秀霞的话正好给了她灵感。苗厂经营不善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当初和海威签下合同后,她和陈识做了扩大生产的错误决定,导致后面负债累累,死了大批鱼苗后持续亏损。
但新车间已经装好,新设备也试用过,都没有任何问题。经过唐清悦的筛选改良,新车间的最大产能甚至比老车间更加高。既然跃门苗厂暂时用不上它们,不如租出去,多一份收入,至少能缓解当前厂里死气沉沉的状况。
租给想要尝试新型养殖模式的小水产养殖公司,唐清悦还可以给他们提供实时技术指导,如果是养殖海水成鱼的水产公司就更好了,可以直接从跃门苗厂采购苗种,还能省了生鲜产品的运输费用。
熬了这么久,终于看见一线希望,唐清悦兴奋到睡不着觉,花了整晚时间筛选出潜在意向公司,打算接下来几天去一一拜访,在春季来临之前把空余车间全都租出去。
她还给陈识发消息说了自己的想法,请他有空帮忙打听打听,毕竟陈识和她一起创业前在温城的大型水产公司工作很多年,人脉比她广得多。
做好计划后,唐清悦的时间再次被行程挤得满满的,仿佛回到当初刚刚创办苗厂的那段日子。尽管累,但至少充实,心里有了奔头,不至于像只无头苍蝇似的,没有目的来回打转。
出租厂房比出售鱼苗来的容易,唐清悦也把租金放得很低,不出两周她便成功找到一家意向租赁的小养殖厂,尽管规模很小,对方老板只想租两个池子试试水,唐清悦考虑后还是同意了。
想要短时间内找到租下整个新车间的大客户肯定很困难,不如一点点来,等未来苗厂想要收回车间时也比较容易。只是零散出租会对之后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但唐清悦顾不上那么多了,想着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
只是没想到桥头到的这么快。
签下第一份正式租赁合同那天,对方老板也很爽快地当场付掉定金,唐清悦正想着先把这笔钱付给吴正松,还没来得及联系他,吴正松倒先给她打来电话。
“唐总,最近厂里怎么样,还好吗?”
半个月前唐清悦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强颜欢笑,这次却能真心笑出来。她呼了口气,语气轻松地说:“正在想办法解决,暂时还不会倒闭,今天就能付下季度的租金了。”
“看来情况有好转,恭喜恭喜。”吴正松还是说两句客套话便讲起正事:“是这样的,最近我听说邻省有家生鲜零售公司打算造工厂自产自销了,你有没有兴趣?”
“零售?”唐清悦有些意外,问道:“是哪家生鲜公司?”
吴正松回答:“优鲜买菜。”
唐清悦没想到竟然是近年来的生鲜市场黑马企业,她心里一惊,因此也没仔细思考吴正松怎么会和生鲜行业产生联系这件事。她如实说:“我只有石斑鱼苗可以供应,养殖周期很长,可能不会合适。”
“所以想问问你有没有计划培育其他品种,这次机会挺难得的,虽然直接零售的品种价值不会特别高,但是直接供应C端消费者,省了很多中间流转过程,你可以适当提交价格,利润应该比较客观。”
听他说的这么仔细,唐清悦也有些心动,刚好出租车间可以回笼部分资金,说不定够支撑新苗种的培育过程。但她还需要仔细核算,因此唐清悦没有立刻答应,只说:“谢谢吴老板,我得先看看资料再做决定。”
吴正松相信她了解具体情况后便不会再犹豫,因此他笑着应下,又抛出第二条橄榄枝:“还有件事,最近市里有个关于高新产业的扶持项目,可以低息从银行贷款,市里也会批款投资,只是要求比较苛刻,对资产、技术、人员都有一定限制。唐总想不想试试?”
唐清悦更加惊喜,立刻回答:“当然想,我当然愿意试试。只是厂里现在欠款很多,会不会有问题?”
“有欠款不一定会一棒子打死,不过我这边也不能给你确切答案,具体还得等相应部门审核后才能决定。这样吧,我先把文件发给你,你根据清单把材料准备好,我看看再说。”
“好的,”唐清悦满口答应,“我三天之内就把所有材料整理好。”
吴正松说完好消息,也给她打好预防针:“如果和政策要求的条件差的不远,到时该配齐的设施配齐,该招的人招满,可以尝试申请,但有一点我必须和唐总提前说明,这事不一定会成功,我们走的都是正规流程,所有企业同台竞争。如果没批下来,那你这边增加投入的部分…”
唐清悦的心情也随着吴正松的话一落千丈,她没立刻回答,拿着手机考虑。纠结的思绪中,她突然想起很久之前余林屹跟她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下决定不需要很多站得住脚的理由,只需要直觉,你要相信你自己拥有这项能力。”
那时她和余林屹的关系忽远忽近,连话都不曾说破过,曾经她也很讨厌余林屹当时的若即若离,现在回忆起,却比真正在一起后的日子还让她怀念。
唐清悦只犹豫了半分钟不到,很快坚定地朝电话那头回答:“吴老板,没问题的,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