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返回天涯书库分类

荔枝要保鲜,本心亦要守

来源:豆瓣 作者:不自见者

这部小说从一个底层小官的视角,讲述了那句千古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的故事。杨贵妃想吃岭南的新鲜荔枝,可荔枝三天就会变质。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就算有日行千里的骏马,也几乎不可能在三日之内从五千里外的岭南将新鲜荔枝运到长安。九品官员李善德被上司设计,接下了这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荔枝使”。

既然无路可退,李善德决定放手一搏。他抱着“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的信念,一路向岭南狂奔,夜里研究沿途地形和距离,设计各种可能的运送线路。抵达岭南后,他向当地峒人学习荔枝品种和保鲜方法,向商人请教各种运输工具,最终四路并进、反复试验,逐步摸索出一套荔枝转运方案,涵盖驿站调度、运具配置、载重换算、费用预算等细节。原以为这就是故事的高潮,没想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李善德带着这套方案回到长安,想推动落实,却处处碰壁,甚至被人设局盗走方案,企图抢功。他的朋友提醒他,想做成一件事,不光靠能力,还要学会“和光同尘,雨露均沾”。他照办,在上报转运法时附上一封“谢表”,把功劳写给岭南五府、度支司、太府寺、司农寺等部门。果然,没人再敢公然抢功。今天看来,这种“花花轿子众人抬”的智慧依然适用。做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不能高估个人作用。正如董宇辉在新东方三十周年时说:“我平凡得不值一提,是你不可多得的爱为我镀了金身。”

之后,他拿到权臣杨国忠的银牌,才顺利调动各部官员协作。他守规矩却寸步难行,一块没人立案的银牌,却能畅通无阻。那一刻,他切身体验到“流程,是弱者才需要遵守的规矩”这句话的荒诞与讽刺。

第二次南下岭南,他却忘了给曾帮过他的阿僮姑娘带上长安的兰桂坊美酒。阿僮虽有些生气,仍热情款待他,并说:“好朋友就是这样。你忘了带酒,我还是愿意给你荔枝。”真正的友谊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彼此的体谅和付出。

但不是所有友谊都这么幸运。他未能履行对好友苏谅的承诺,反而连累他被迫流亡海外。而荔枝园因官场逐级压榨被砍掉大半,他却无力阻止。他在记录荔枝状态的格眼簿中看到“墨点”代表彻底腐坏,仿佛看见了自己心头那块变质的地方。他夜里独自翻越山岭,想糟践自己,也无法抚平内心的愧疚。

当两瓮荔枝终于顺利送进长安,他没有丝毫成就感。“我原以为,把荔枝送到京城,从此前程似锦,会感到高兴。但跑完这一路,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越少,心里越沉重。我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荔枝进城,竟只有满心厌恶。”他终于明白,有些冲动是忍不住的,有些念头藏不住。他不愿继续为了贵妃一笑而劳民伤财,坚决上报实情,呼吁停止运送荔枝。他的直言激怒了杨国忠,被弹劾连连,虽有人暗中相助未被杀头,却被全家流放岭南。

可祸福相依。正因为被贬岭南,他才得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并成功躲过了一年后的安史之乱。

小说不仅语言风趣、节奏紧凑,还处处闪现人性的光辉。像冯元一这个看似边缘、实则关键的人物,也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一次模糊传话,一句远指点拨,就足以改变李善德的命运。他让人明白——大人物手中的一粒沙,落在小人物身上,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