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秋天来临时 正文 第七十九章 黑雨警报

所属书籍: 秋天来临时

    第七十九章黑雨警报

    戴文的消息很灵通。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便发了公告,内容很简短:董事会不满林延的表现,统一决策后,罢免其作为首席财务官的职位。

    公告出来后,必然会被全方位地解读。

    和很多地产公司一样,这家公司疫情第一年的全年财务结果并不好看。全年唯一的亮点是在第二季度,而公司也正是用上半年的数据冲刺上市的。实际上,下半年的销售和财务表现更显颓势。如果丰收项目没能在去年年底成功上市,以这家公司下半年的表现,恐怕会引来更多的问题。

    而林延作为首席财务官,到底对于公司的业绩有怎样的影响,就仁者见智了。有人认为他一系列短视而不理智的财务决策导致公司的表现不如预期,也有人认为这家公司本来就实力不济,土地储备不足,发展策略成谜,经营思路混乱,合规内控不尽人意,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很差,远不是一个财务人员能够左右的。林延只不过是为公司的整体表现不佳背了锅。

    然而对于乔安而言,无论是林延还是丰收项目,都已经是明日黄花。她在各种项目中奔波周旋。与原来单调的地产类项目不同,她做着美股、港股,跨越了各种不同的行业,每个公司都自信满满,每一个时间表都排得非常激进。在忙碌中,她被热烈的市场情绪感染,整个人朝气蓬勃,干劲十足。

    香港的夏天年年炎热,但是这注定是一个最为炽热的夏天。

    一个周一的早上,香港拉起了黑雨警报。A&B一早发出群邮,要求所有人在黑雨警告取消前在家办公。乔安打开窗帘,黑云压城,一时间有些分不清是白天黑夜。窗外的雨下得又急又狠,雨点刷刷地砸在玻璃上,好像有人在往窗户上喷水。

    微信群里消息不断,乔安一边回复着,一边在工作的间隙刷牙洗脸准备早饭。

    戴文的消息跳出来:你在家吗

    乔安叼着半片面包,回复:在,怎么

    戴文没有回复。过了几分钟,乔安的门铃响起。她开了门,戴文穿着居家服,头发乱糟糟地,一见到她,愣了愣,然后就紧紧地抱住了她。

    “怎么了”乔安艰难地把他拉进门,让他坐在窗边的小沙发上。

    戴文擡起头,乔安才发现他脸色苍白,下巴上泛起青色的胡茬,眼睛下面是黑眼圈,眼睛里面是红血丝,好像一夜没怎么睡觉的样子。

    “尹律师家里出事了。”戴文的声音很沙哑。

    乔安起身去烧开水,热水壶咕噜咕噜的声音夹杂在一片风声雨声中,更显得房间里两个人一片沉默。乔安两次回头看向戴文,都只看到他弓着腰,把脸埋在手里,有种说不出的疲惫和沮丧。乔安想起左伊所说的关于尹荷的背景——哥哥在教育口,老公在金融口。再往前追溯,家里似乎也颇有名望。

    水烧开了,乔安给戴文泡了茶,递了过去。

    “小心烫。”她嘱咐着,侧身坐在戴文旁边。乔安的沙发很小,坐一个人绰绰有余,两个人就显得很拥挤。戴文的体温透过居家服传来,她一只手抚摸着他的背。她问:“她家出什么样的事影响大吗”

    戴文点了点头,他捧着茶杯,道:“你知道尹律师有个哥哥”

    “嗯。”乔安回答,“据说是…做教育的政府部门我也是道听途说。”

    “差不多吧。”戴文叹气,“具体我也不太好说,总之,就是她那个哥哥出了事。”

    “会牵连尹律师”乔安问。

    “那肯定的,不然你以为尹律师这一年来在国内奔波,只是为了我们那些项目么”戴文苦笑道,“她不愿意和我说这件事,我也不多问。但是现在情况紧急,尹律师可能也需要配合调查,她才告诉我,和我商量了一下工作安排。”

    乔安觑着他的神色,问道:“你昨天没怎么睡觉吧”

    戴文长叹一声,道:“真是不巧,赶上了最忙的时候。太多事情要处理,尹律师自己也放心不下。”

    “那怎么办”乔安问,“不过尹律师是不是本身也不怎么管项目的细节”

    “这也是看项目,重要的项目和难做的项目,她会亲自盯得很紧。其他的都是我在帮她看。”戴文一双熬得通红的眼睛看向乔安,“但是如果她未来不能保证随时有时间,我可能要接手不少她现在的工作。去见客户、开会、拿项目。”

    乔安立刻就明白了。她说:“你要回内地。”

    戴文低下头,道:“目前是这个想法。”

    “现在还没通关,回去要隔离很久。”乔安道,“好像是十四天酒店隔离,再加七天在家隔离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而且还经常变化。”

    “我知道,但是通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通,现在是等不及了。”戴文回答,“现在是最忙的时候,尹律师很多客户,需要有人帮她跑一跑,她好把时间和精力分出来,处理家里的事情。”

    窗外闷雷滚滚,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空中炸裂开来。乔安沉默着,只觉得心里千头万绪,如同打了结,不知道从哪解开。

    半晌,她问:“那如果你要去内地,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不好说。”戴文说道,“尹律师那边的事情很复杂,现在都定不下来。”

    乔安道:“我也不是怕和你分开。”

    话说出口,她简直想咬住自己的舌头。她本来是理不清思绪,这下子,倒是一下子明白了。她纠结什么,不就是纠结和戴文要分开吗本来简简单单的事情,在疫情前每天恨不得都可以去过海走一圈,但是疫情以后分隔陆港两岸,真的有一种要异国恋的感觉。

    更何况一开始戴文和文馨分手,也是因为分隔两地。那次是从戴文从北京来香港,这次是戴文要从香港去北京。戴文说过他在来香港之前,就对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包括和文馨的感情,都深感疲惫。那这一次呢他是迫不得已才要走,还是自己心里已经隐隐地想要离开了

    他们在一起还不到一年,热恋期似乎很短。工作占据了太多时间。他们中间总隔着各种事情,比如项目,比如A&B美国组和香港组不同团队的人,再比如他们各自对待工作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工作总是需要理智,所以从一开始,他们之间的感情就理智的成分太多。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他们的感情也从最初就缺少热情,好像温开水,为了能更舒服的含在嘴里,不冷也不热,所以也没滋没味

    戴文厌倦了吗

    她自己厌倦了吗

    乔安问:“你想去吗”

    戴文道:“我必须要去啊!”

    乔安叹气,问道:“那什么时候出发呢”

    “还要过一段,至少过了六月——现在交表的项目太多,印刷商都排满了,我在香港还都能照看一下。”戴文回答。

    如果戴文在七月初离开,其实也没有多久了。如果不通关,再次见面注定会遥遥无期。

    乔安本来已经对这段感情抱以随遇而安的态度,不想要结果,只想要尽兴。但是这也是建立在他们彼此物理空间无限接近的前提下。忽然间异地好像要加速这个过程。

    但是她还没尽兴呢。

    她肯定不会要求戴文留在香港,也不可能撒娇让戴文拖延出发的日期。她深知戴文看重工作。他们感情的默契也是建立在对彼此工作的尊重上。

    “我就在想…”戴文语气有些犹豫,“你会不会也考虑回内地一段时间”

    “我回内地”乔安问,“我去做什么我老板和整个团队都在香港呢。”

    “和我一起pitch项目呗。”戴文轻笑道,“疫情前都是香港组和美国组一起去pitch的,但是疫情后一直没通关,内地的事情都是我老板一个人在跑。如果你要是回去,不是正好可以代表你老板,和我一起去拿项目吗”

    这是一个乔安从来没考虑过的角度,她忽然觉得这个提议似乎还不错。

    “你是不是疫情以后还没回过家”戴文继续劝道:“我听说很多律所和投行都放宽了办公室限制,只要申请,就可以在内地办公室工作,反正我们现在很多工作都是远程的,根本不需要去现场,在香港拨入电话会,和在内地拨入电话会,又有什么区别至于你老板,你真的觉得你在不在香港,对谢莉会有什么影响吗如果你去内地可以代表她拿项目,她可能倒是会看重你一些。”

    乔安心动了。A&B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办公室,或许去内地远程工作半年一年,对她的事业而言会颇有助益。

    “我想一下。”乔安说,“我要和路易和谢莉都商量一下。如果他们同意,我就也回去一段时间。”

    她说得似乎风轻云淡,但是心里倒是很急切。第二天,黑雨警告取消,天空放晴。乔安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谢莉。

    “你来得正好,我也正要找你。”谢莉擡起头,把手底下的文件理了理,“把门关好,坐。”

    乔安关上门,坐在谢莉对面。雨后的阳光有一种特别的晴朗,把谢莉办公室的一片绿植照得青翠欲滴。

    “谢莉,你先说”乔安问。

    “好,乔安,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要说的事情很麻烦。”谢莉表情很严肃,“丰收项目那个林总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林总被免职了。”乔安说,“我特意去看了公告。”

    谢莉点点头,露出了点苦笑:“如果要只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乔安心里一沉——她早就该想到,以林延锱铢必较的性格,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绝不会善罢甘休。她问:“他还做了什么”

    谢莉道:“他给证监会和联交所写了黑函,举报公司在IPO期间违反相关规定,通过虚假披露、虚假做账、虚造订单的方式,达成上市的目的。”

    乔安一时间简直无法呼吸。她的第一个想法是——这怎么可能!然而紧接着,她只觉得丰收项目的记忆已经像碎片一样,其中的真真假假,已经辨别不清。

    她心里忽然没了底。

    “你自己拿着看。”谢莉在桌上的文件堆里翻了翻,抽出一张纸,递给乔安,“联交所和证监会一起给公司发了问询函,公司通过微信转给了我。我直接在家里打了出来,没有走邮件。现在这件事我还在和尹荷沟通,没有想好要怎么留record…”

    提到尹荷这个名字,她明显犹豫了一下,补充道:“尹荷那边似乎也有点棘手的事情,这几天经常联络不到她。”

    乔安把问询函拿来——这还是她第一次在项目结束以后拿到问询函!乍一看,格式和措辞,都和上市期间答题收到的问询函差不多。至于内容,则是针对林延举报的各个事项,要求公司给出答复和解释。

    乔安一边看,一边摇头。她说:“这个不关我们的事——从披露的角度,我们依赖于公司提供的资料,对家律师也验证过。这是一个RegS美国证券法S条例,即在非美国本土,向非美国投资者发售,可豁免在美国证监会下的注册要求。对于在美国境外的证券发售,有多种豁免美国证监会注册的条例。如果根据144A条例,则需要美国律师出具10b-5函件证明披露真实准确,没有重大遗漏。如果仅根据S条例,则不需要美国律师出具对于披露的意见。only项目,我们不给10b-5函件,所以对披露本身也没有责任。”

    “从道理来讲是这样。”谢莉回答。

    “至于订单——这也是公司和投行之间商量,我们只负责把他们明面上的商业条款落实。”乔安说,“他们的商业条款很清晰,也没有任何疑点。至于背后有没有猫腻,他们也压根没有告诉过我们。”

    “乔安,你没明白。”谢莉的声音有些疲惫,“这个函本来是出给公司的,没有经过我们。是公司私下转给我们。他们希望聘用我们作为律师去回答这个问询函。”

    “我们可以拒绝吗”乔安问。

    “当然。”谢莉道,“但是我们还在讨论,到底是接手这个任务好,还是完全置身事外好。因为我们在丰收项目上是公司律师,我倒是觉得港交所或者证监会为了验证和考察公司的回复,或许早晚也要找到我们头上。”

    “如果我们不帮公司回答,会不利吗”乔安问。

    “现在还不好说。”谢莉长叹,“两个保荐人肯定也收到了证监会的问询函,他们的问询函长什么样子我们就不清楚了。我猜他们肯定会聘M&M律所帮他们回复的。”

    “公司不打算和投行一起回复吗”乔安问。

    “不打算。”谢莉说,“而且两边投行目前都没有联络公司。”

    “囚徒困境。”乔安喃喃说道。

    “不能这么说。”谢莉微笑,“大家的利益很可能不一致,在一起回复不现实。”

    乔安觉得心乱如麻。在做项目的时候,整个工作组在大部分时间,利益都是相对一致的,共同的目标就是把项目做上市。但是项目出事以后,才发觉各方的利益原来从根本就不同。

    “那需要我做什么吗”乔安问。

    “暂时不用。”谢莉道,“以后如果真的要帮公司回复,可能需要你参与。毕竟你最了解项目,披露也是你写的,国际承销协议也是你谈的。”

    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此时乔安听了,只觉得冷汗直冒。

    “好了,别有心理压力。这些事情虽然不常见,但是经历过就…也是一种经历。”谢莉安慰道,又问,“对了,你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乔安猛地擡起头,如梦初醒。

    “我本来想问能不能在内地办公室远程工作半年。”乔安说,“毕竟很久都没有回家…”她省略掉了戴文的因素,又说,“不过现在如果丰收项目被调查…”

    “你先别走了,不急于这一时。”谢莉道,“我们这几天先和Monica聊一下丰收项目的问询函怎么处理。之后如果有什么进展,我再和你说。”